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微纳传感技术在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揭示细胞网络属性、研究神经传导及药物安全性测试等方面展现了它独特优势.针对组织电生理检测的多种微纳传感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描述与评价,着重对多点实时监测的微阵列传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讨论.最后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微电极阵列技术在嗅觉组织研究中的进展.在探索细胞的离子通道、突触特性及细胞内信号转导时,玻璃微电极记录特别是膜片钳技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手段;在研究信号传导、突触传递时,多电极阵列具有明显的优势.微电极传感阵列技术是未来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将在提高信噪比及生物相容性、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扩大应用等方面有新的发展.
推荐文章
电生理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电生理
昆虫毒理学
害虫抗药性
昆虫视觉
纳米压痕技术在骨组织微纳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压痕:骨组织
弹性模量
硬度
基于微纳流控技术的流体相态特性研究进展
相变
微流体学
纳米技术
纳流体学
多相流
纳/微乳化技术在饮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微乳
纳米乳
增溶
饮料
食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纳传感技术在组织电生理研究中的进展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纳传感技术 电生理 膜片钳芯片 微电极阵列 嗅觉组织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9-695
页数 分类号 TP212.3
字数 52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776.2010.1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平 14 131 6.0 11.0
2 陈庆梅 江西中医学院计算机学院 13 42 4.0 6.0
4 刘清君 3 7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纳传感技术
电生理
膜片钳芯片
微电极阵列
嗅觉组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697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