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方法,对O_2,H_2O单独吸附[1]和共吸附在Au_(38) 团簇上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结构,能量和电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O_2倾向于吸附在edge位,H_2O则倾向于吸附在top位.Au(100)表面较之Au (111)表面更有利于O_2,H_2O的吸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H_2O和O_2共吸附研究表明,H2O的存在促进了O_2的吸附.Mulliken和分态密度(PDOS)分析得出:在共吸附中,H_2O将部分电子转移给了O_2,促进了O_2的活化与解离,并生成了类似H_2O_2的中间态,从而为催化氧化反应提供了O活性物种.
推荐文章
金及二元合金团簇吸附小分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金团簇
二元合金团簇
吸附
第一性原理
O_2/N_2、O_2/CO_2和O_2/CO_2/NO气氛下煤粉燃烧NO_x排放特性
O_2/CO_2气氛
煤粉燃烧
NO_x排放
循环NO
Al2O3在Al(111)面形核机理的第一性原理
量子化学
第一性原理
Al粉
Al2O3
形核机理
反应路径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Ti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型LiTi2O4
第一性原理
本征缺陷
形成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u_(38)团簇上小分子H_2O和O_2共同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Au38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共吸附 晶面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原子、分子与团族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5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41|O643
字数 37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10.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丽萍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1 2 1.0 1.0
2 田东旭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4 19 2.0 4.0
3 郭向云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u38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共吸附
晶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