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笔者在四川省绵竹市、都江堰市参加建设部组织的汶川地震震后房屋应急评估所取得的资料,对该次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破坏进行了分析,从砖砌体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构造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缺陷4个方面,论述了各种破坏的形态与成因,讨论了现行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主要结论有:砌体结构的底层墙体强度不足、开间过大、形体复杂是导致其破坏的重要原因,在设计中,应适当提高砌体结构底层墙体的强度,控制房屋的开问,加强形体变化部位;砌体结构的窗下墙应作为连接墙肢的连梁考虑,可以将其设计成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框架与填充墙的相互作用,考虑楼梯斜粱或斜板参与结构的整体受力;在现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框架柱的截面,节点附近的箍筋应采用焊接封闭箍或螺旋箍;应加强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锚固;对乡村房屋建设应予以监管,杜绝结构体系不明确的房屋出现.
推荐文章
汶川地震都江堰市建筑震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汶川地震
近场地震
建筑震害
震害空间分布
汶川8.0级地震都江堰市天然气系统震害分析及救灾过程
汶川8.0级地震
天然气系统
震害
应急处置
灾后恢复
四川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楼梯间震害研究
多龄期建筑
楼梯间震害
汶川地震
都江堰市
施工缝
汶川地震都江堰市填充墙震害分析
汶川地震
近场地震
填充墙
抗震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地震后绵竹、都江堰市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来源期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房屋震害调查 结构破坏形式 抗震设计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汶川8.0级地震考察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6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320|TU352
字数 45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132.2010.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志强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6 967 18.0 28.0
2 黄东升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3 211 9.0 12.0
3 毛龙泉 5 4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9)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房屋震害调查
结构破坏形式
抗震设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2-2132
32-1695/P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3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00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