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比较浓度为0.10%的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和聚硅氧烷微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将防腐剂稀释,浓度分别为0.1、0.2、0.4、0.6、0.8、1.0、1.5、2.0、2.5、3.0、3.5、5.0g/L,确定最小抑菌浓度;采用一次加菌28 d的微生物防腐挑战试验比较三种防腐剂抗细菌和抗真菌的能力,采用比浊法考察防腐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动力学曲线.结果 1.0g/L的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和聚硅氧烷微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00%,91.16%,84.66%;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 g/L(抑大肠杆菌)和0.8 g/L(抑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次加菌28 d的微生物防腐挑战试验结果 显示,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顺利通过了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测试,聚硅氧烷季铵盐乳液通过了抗真菌测试但未能通过抗细菌的测试,而聚硅氧烷微乳液均未通过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测试;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能较长时间将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结论 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对化妆品污染中的常见菌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推荐文章
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在透明洗发香波中的应用研究
聚硅氧烷季铵盐
微乳液
透明洗发香波
调理剂
硅氧烷的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聚硅氧烷
微乳液聚合
动力学
含氟聚硅氧烷应用进展
含氟聚硅氧烷
氟硅橡胶
氟硅涂料
氟硅离型剂
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本体聚合
乳液聚合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抑菌效果
来源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化妆品 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 防腐剂 抑菌作用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5-327
页数 分类号 TQ264.1|R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露甜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研究所 28 156 6.0 11.0
2 王绍芬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研究所 9 87 5.0 9.0
3 钟玉华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研究所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化妆品
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
防腐剂
抑菌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健康杂志
月刊
1001-5914
12-1095/R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6-221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07
总下载数(次)
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