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果实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到两种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酸水解、薄层检测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这两种化合物都是C21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3-O-β-lycotetraosyl 3β-hydroxy-5α-pregn-16-en-20-one(Ⅰ)和3β-hydroxy-5α-pregn-16(17)en-20-one-3-O-β-D-xyl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Ⅱ).其中化合物Ⅰ在蒺藜科首次发现,化合物Ⅱ在蒺藜中首次发现.
推荐文章
胍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
胍类化合物
液相合成
固相合成
腙类化合物的合成
香兰素
香兰素腙
合成
香椿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
香椿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
氘代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SOCl2
重水
氘代苯胺
合成
反应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蒺藜果实中C21甾体类化合物结构解析
来源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蒺藜 C21甾体类 核磁共振 酸水解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7
页数 分类号 R284.1
字数 22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28.2010.04.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高飞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18 139 6.0 11.0
2 刘颖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84 556 13.0 20.0
3 喻长远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8 75 5.0 8.0
4 陈光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0 5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蒺藜
C21甾体类
核磁共振
酸水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4628
11-4755/TQ
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5号
82-65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760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