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推荐文章
基于火神派扶阳理论探讨黄疸阴黄论治特色
黄疸
阴黄
郑钦安
扶阳理论
学术思想
论治特
明代医家薛己论治肛肠疾病特色探析
薛己
肛肠疾病
薛氏医案
足三阴虚损
调补肝脾肾
明代医家论治呃逆病证的贡献
呃逆
明代
病名
病因
治法方药
《伤寒论》脾约证浅论
脾约
临床应用
经验总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明代医家脾阴论探讨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明代 脾阴论 理论探讨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8-50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桂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94 295 11.0 14.0
2 郑齐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27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明代
脾阴论
理论探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