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探讨中医论治肝豆状核变性的思路与方法,认为该病病因乃是脏腑功能失调,铜浊代谢排出障碍,蓄积体内致病的一种毒邪为患,病机特点为肝胆郁结、铜浊蓄积,毒邪滞络而发病.治疗应采取辨病机治疗,疏肝利胆,通利二便,活血通络,降浊排毒.据此思路研制的柴黄肝豆散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且血清铜、铜蓝蛋白和血清氧化酶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推测机理中药柴黄肝豆散,有可能扭转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体内的铜代谢机制,使之渐趋于正常.
推荐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精神症状与中医分型相关性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
精神症状
中医分型
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肝豆状核变性
存在问题
简易手册
对策
肝豆状核变性的循证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循证医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论治肝豆状核变性的思路与方法
来源期刊 中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研究思路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思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7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殿华 54 298 10.0 15.0
2 陈金亮 50 230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98)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杂志
半月刊
1001-1668
11-2166/R
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98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9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5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