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微波加热法脱除炼焦剩余氨水中氨氮.结果表明,静态实验中,在加碱量为1.0008 g·(100 mL)-1、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微波功率为900 W的条件下,氨氮脱除率为98.72%,剩余氨水中氨氮含量降到68 mg·L-1;动态实验中,当空气流量为0.3~0.7 m3·h-1、剩余氨水流量为4~12 mL·min-1、微波功率为90~900 W、加碱量与剩余氨水的体积比为(0.09~0.21)∶1时,对应氨氮脱除率分别为75.96%~94.36%、93.91%~75.96%、72.88%~93.50%和84.67%~93.01%.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空气流量0.6 m3·h-1、剩余氨水流量4 mL·min-1、微波功率720 W、加碱量与剩余氨水的体积比0.15∶1,此时,氨氮脱除率达到94.58%,剩余氨水中氨氮含量降到287 mg·L-1.
推荐文章
微波加热法测定苦杏仁水分含量的研究
微波加热
苦杏仁
水分含量
微波加热法测定谷物水分的研究
微波加热
谷物水分
测定
剩余氨水蒸氨工艺及设备探讨
剩余氨水
蒸氨工艺
蒸氨塔设备
干燥煤炼焦对循环氨水用量和剩余氨水产生量的影响计算
煤调湿
干燥煤
入炉煤水分
循环氨水
剩余氨水
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加热法脱除炼焦剩余氨水氨氮的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剩余氨水 微波加热法 空气吹脱法 氨氮脱除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0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1
字数 33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425.2010.0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早生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113 452 10.0 14.0
2 魏涛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2 16 2.0 2.0
3 郭官安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2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剩余氨水
微波加热法
空气吹脱法
氨氮脱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与生物工程
月刊
1672-5425
42-1710/TQ
大16开
武汉市关山大道330号武汉工程大学研究设计院内
38-35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3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90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