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Mo-Ni三元结构催化剂,以对二甲苯选择氧化为对苯二甲醛(TPAL)为探针反应,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其催化反应特征,并用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漫反射(DRS)对该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助剂Ni提高了Fe-M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使对苯二甲醛的收率由改性前的24.8%提高到38.3%,并且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影响Fe-Mo-Ni三元结构催化剂的主要因素是Ni的添加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其中Ni的适宜添加量为5 %(mol),适宜的焙烧温度为500℃.影响其催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与对二甲苯流速比和空速,适宜的流速比为150000,适宜的空速为25 h~(-1)(对二甲苯流量恒定在0.01 mL·min~(-1)):在上述优化的条件下,对二甲苯的转化率为80.3%、对苯二甲醛的选择性为47.7%、对苯二甲醛收率为38.3%.掺入的Ni助剂高度分散在催化剂表面,并参与Mo物种活性中心的形成,使Mo物种的配位和价态发生变化.
推荐文章
甲醛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甲醛
催化剂
甲烷
甲醇
二甲醚
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Mo-V-Zr-O的研究
丙烷,选择氧化,丙烯醛,Mo- V- O基催化剂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中Ce的作用
丙烷,选择氧化,丙烯醛,还原性,Mo5+ /Mo6+摩尔比,助剂Ce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Fe-Mo-Ni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选择氧化制对苯二甲醛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Fe-Mo-Ni催化剂 对二甲苯 对苯二甲醛 选择性氧化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反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1-225
页数 分类号 TQ426.6|TQ426.83|TQ244.1
字数 377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自力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20 630 13.0 17.0
5 陈胜洲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1 320 9.0 12.0
6 李辉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0 42 4.0 6.0
7 刘艳冰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Fe-Mo-Ni催化剂
对二甲苯
对苯二甲醛
选择性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