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超声联合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免疫纳米脂质体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 制备能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的PEDF免疫纳米脂质体.向培养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系RF/6A细胞加入免疫纳米脂质体,观察其与RF/6A细胞结合的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纳米脂质体的细胞内化过程.分别将游离PEDF、载PEDF脂质体、载PEDF免疫脂质体和超声联合载PEDF免疫脂质体作用细胞后,MTT法检测对RF/6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并与仅用PBS作用细胞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制备的载PEDF免疫纳米脂质体可紧密结合RF/6A细胞,3 h时,载PEDF免疫脂质体布满细胞浆.包含PEDF终浓度为80 mg·L-1的游离PEDF、载PEDF脂质体、载PEDF免疫脂质体和超声联合载PEDF免疫脂质体对RF/6A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2.79±3.62)%、(48.71±3.84)%、(57.45±4.02)%和(90.83±5.61)%.凋亡率分别为(25.05±4.06)%、(30.21±3.13)、(36.85±4.12)%和(43.13±4.37)%.提示载PEDF免疫脂质体和载PEDF脂质体的抑制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均较游离PEDF强(均为P<0,05),且载PEDF免疫脂质体的抑制生长和促进凋亡作用更强(均为P<0.05).超声可显著提高载PEDF免疫脂质体的细胞内化能力,并增强其抑制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体外实验证实超声联合PEDF免疫纳米脂质体可靶向杀伤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
推荐文章
体外构建靶向脂质体靶向杀伤肿瘤血管内皮模型
靶向脂质体
神经母细胞瘤
血管生成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相关研究
细胞培养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脉络膜新生血管
靶向转染色素上皮源性因子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免疫纳米脂质体
子宫内膜异位症
尿素免疫脂质体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尿素免疫脂质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
人血管瘤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作用和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联合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免疫纳米脂质体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杀伤作用的体外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超声 纳米 免疫脂质体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1-70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3.4
字数 555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156 1146 19.0 25.0
2 张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129 576 12.0 16.0
3 韩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剂科 75 368 9.0 17.0
4 徐玲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26 102 5.0 9.0
5 向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19 83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脉络膜新生血管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超声
纳米
免疫脂质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