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子午林岭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下的灰褐土为对象,进行各组分生化特征和保护性有机碳的综合研究.通过密度分组和超声波技术将每个土样分为2个组分:自由轻组和重组,并分别分析每个组分的有机碳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顽固性碳含量.结果表明:(1)整个土壤剖面上,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均为重组有机碳占明显优势,自由轻组次之.说明土壤中大部分有机碳是受物理保护的.随土壤深度增加,天然油松林自由轻组有机碳由41.36%下降为25.03%,而重组有机碳由58.64%上升为74.97%.人工油松林自由轻组有机碳由37.69%下降为21.49%,重组有机碳由62.31%上升为78.51%.(2)从顽固性指数看,两种林型轻组碳和重组碳的顽固性是相似的,在各层土壤中,轻组碳的顽固性比重组碳的顽固性高,受物理保护的有机质,其有机质质量也相对较高.
推荐文章
子午岭油松林更新特征研究
油松林
更新特征
子午岭
子午岭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特征分析
子午岭
林地
有机碳储量
土壤养分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生态化学计量
油松
不同林龄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子午岭次生油松林主要乔木树种的更新特点
森林生态学
次生油松林
更新特点
林窗
生态种组
子午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午岭油松林灰褐土生化特征及保护有机碳能力分析研究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子午岭 油松林 灰褐土 有机碳 物理保护 密度分组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8,104
页数 分类号 S153.6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建新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105 1847 24.0 37.0
2 王鑫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65 1322 19.0 35.0
3 王金成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30 214 8.0 13.0
4 刘灵霞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16 80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0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子午岭
油松林
灰褐土
有机碳
物理保护
密度分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