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导大鼠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应用的最佳浓度,为下一步进行药物玻璃体溶解术后白内障动物模型的药物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只,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纤溶酶0.15 U+透明质酸酶5 U,B组注射纤溶酶0.25 U+透明质酸酶5 U,C组注射纤溶酶0.50 U+透明质酸酶5 U,左眼玻璃体内均注射眼用平衡盐液10 μL.注药前后常规行裂隙灯、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眼部一般情况,7 d后处死动物并摘取眼球标本做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玻璃体视网膜内界膜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情况.结果 各组实验眼裂隙灯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眼内炎症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各组实验眼均有不同程度PVD的发生,其中A组出现部分性PVD占5/6,完全性PVD占1/6;B组出现部分性PVD占1/3,完全性PVD占2/3;C组均出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对照眼均未见PVD发生.A、B、C 3组实验眼出现完全性PVD的总发生率为61.1%(11/18),与3组对照眼(0/18)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组实验眼出现完全性PVD的发生率为100%(6/6)与A组实验眼16.67%(1/6)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光学显微镜检查各组注射眼均未发现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 玻璃体内联合注射0.50 U纤溶酶和5 U透明质酸酶诱导玻璃体液化和完全性PVD发生的效果最好,对眼内组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推荐文章
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的比较研究
玻璃体后脱离
纤溶酶
透明质酸酶
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玻璃体后脱离
纤溶酶
透明质酸酶
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在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中对眼前部组织的影响
纤溶酶
透明质酸酶
玻璃体后脱离
眼前部组织
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在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中对眼前部组织的安全性研究
纤溶酶
透明质酸酶
玻璃体后脱离
眼前部组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纤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最佳组合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酶 透明质酸酶 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后脱离 大鼠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5-100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6.4
字数 42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严宏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 91 399 10.0 13.0
2 李琪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 5 19 3.0 4.0
3 韩静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 15 51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纤维蛋白溶解酶
透明质酸酶
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后脱离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