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三腔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及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胸比例、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而2种起搏方法在改善心衰患者心胸比例、二尖瓣返流面积、LVED及LVEF等4个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缩短QRS波群时限方面,双心室起搏优于右室双部位起搏.结论 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而2种起搏方法对心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推荐文章
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4例
双部位起搏
右室
心力衰竭
主动固定电极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
右室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择期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心力衰竭
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
护理配合
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难治性心力衰竭
新活素
心功能
临床症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腔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三腔起搏 右室双部位起搏 难治性心力衰竭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1
页数 分类号 R541.6
字数 27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552.2010.21.0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玉龙 27 106 4.0 10.0
2 周涛 25 64 4.0 7.0
3 高志刚 11 78 3.0 8.0
4 郑善国 14 68 6.0 8.0
5 袁晓利 7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腔起搏
右室双部位起搏
难治性心力衰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疗前沿
半月刊
1673-5552
11-5483/R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04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36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