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为实现更多种类的量子点编码,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必定出现重叠,这就造成了量子点编码识别的困难.目的:应用小波变换对重叠峰展开技术,对两种相邻波长量子点的编码进行识别.方法:在显微镜引导下,以375 nm的紫外光激发单个量子点编码微球的荧光光谱,被光纤光谱仪采后,应用小波变换对数据多维展开,然后经过样条函数处理,再通过小波反变换重构波谱展开的光谱.结果与结论:为了使处理数据的长度为2~n,在原始数据进行了插值运算.经过小波变换处理后,峰位置保持不变,能够提取编码荧光光谱的特征值.通过小波变换,混合微球的荧光光谱被展开,能够识别出两种量子点编码,提高了识别的分辨率.通过提高对相邻光谱的编码的识别,量子点编码的颜色必将增加,从而显著丰富编码的信息量.结果提示用小波变换对光谱进行处理后,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荧光展开,提高了识别效率,为实现肿瘤标志物的高通量检测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小波变换在突变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小波变换
突变信号
过渡函数
提升多小波变换及其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
多小波
提升方法
提升多小波变换
图像编码
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小波变换
图像压缩
多分辨分析
编码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波变换在量子点编码识别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量子点编码 小波变换 荧光 光谱展开 识别 数字化医学
年,卷(期) 2010,(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4-16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B
字数 39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09.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迎新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激光医学实验室 63 283 8.0 13.0
2 刘铁根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201 1457 19.0 30.0
3 常津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研究所 93 1257 19.0 31.0
4 杨久敏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8 18 3.0 4.0
6 宋涛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研究所 12 40 4.0 6.0
7 宫晓群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研究所 4 26 3.0 4.0
8 张琦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研究所 9 84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量子点编码
小波变换
荧光
光谱展开
识别
数字化医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