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特点,筛选出合适的聚表剂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聚表剂在较低浓度0.035%时,油水界面张力就达到10-2 mN/m;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的界面张力可以达10-2mN/m;聚表剂可使原油粘度降低达到94%以上;聚表剂在老化30天后,与塔河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维持在1×10-2mN/m.模拟裂缝实验表明,盐水只能将大于4.0mm缝隙中的原油重力分异出来,而聚表剂能将1.16 mm缝隙中的原油大幅度置换出来;模拟缝洞组合实验表明,裂缝宽度越大,洞中模拟油被置换出的速度越快.
推荐文章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递减分析
模型分析
塔河缝洞型油藏水驱后期开发方式研究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注N2
水驱
提高采收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微观实验模拟研究——以塔河油田为例
水驱油
微观机理
室内实验
剩余油分布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
塔河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析与提高采收率途径
缝洞型油藏
可视化模型
剩余油形成机制
提高采收率途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塔河缝洞油藏驱油体系性能评价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表剂 界面张力 粘度 置换 缝隙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1-274
页数 分类号 TE112.1
字数 24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1.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中良 8 81 4.0 8.0
2 韩秀贞 7 36 4.0 5.0
3 吕成远 23 532 8.0 23.0
4 海玉芝 4 36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表剂
界面张力
粘度
置换
缝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