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全真道作爲金元時期出現的新道派,其主要特色是以'真性本體論'爲理論基礎,以'性命雙修'爲主要修仙方法,從而使唐代以來道教仙學内部的不同傾嚮逐漸歸於由'性命雙修'而致'全真而仙'的内丹心性學。全真道之所以能從一個活動於一隅的小道團很快發展爲在中國道教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道派,至今依然有着生生活力,與它從創立之初就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以儒佛道'三教合一'相號召,積極藉鑒、吸收佛教,尤其是禪宗的思想與方法有着密切關係。全真道援佛詮道,改變並調整了傳統道教追求肉體成仙的價值取嚮,轉爲致力於從人的本真的生命存在中去追求生命的超越,使道教的修行理論在質上産生了一個飛躍,由對形而下之術的探求轉向了對形而上之心性的修養,推動了道教内丹道的興盛和中國傳統心性哲學的發展。隨着近年來學術界對全真道研究的深入,大都注意到了全真道在提倡三教合一的基礎上形成的融合儒佛之傾嚮,但對全真道如何藉鑒、吸收佛教來充實、改革傳統道教,從而促進了道教思想理論與修行實踐的更新與發展,似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擬以早期全真道爲例,從教義理論、内丹修煉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方面來探討全真道對佛教的藉鑒與吸收,以從一個側面來説明佛教對全真道的深刻影響。
推荐文章
胡安国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批判
胡安国
佛教思想
吸收
批判
穿透性與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衍的臨床對比
開角型青光眼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衍
并發癥
同種异體腦膜、鞏膜與硅膠加固對燮性近視比較
同種异體腦膜
鞏膜
硅膠
燮性近視
浅析魏晋时期佛教造像的形态美
魏晋
佛教造像
褒衣博带
秀骨清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論全真道對佛教的藉鑒與吸收
来源期刊 全真道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全真道 佛教 藉鑒與吸收
年,卷(期) qzdyj_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67
页数 31页 分类号 B95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孫亦平 南京大學哲學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全真道
佛教
藉鑒與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全真道研究
年刊
16开
山东省济南市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
总下载数(次)
74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