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分析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系统的三维全球磁流体力学(MHD)模型的计算数据,给出了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的定量模型.分析表明,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可以用文献[3]提出的基于卫星观测数据的、描述赤道面磁层顶位形的函数来描述.与赤道面磁层顶不同,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更为复杂.在忽略极尖区(cusp)的简化条件下,磁层顶位形仍需利用两条曲线来拟合.太阳风动压Dp与行星际磁场分量Bz是控制磁层顶位形的主要因素.行星际磁场为北向时,磁场增强,日下点距离ro增大;行星际磁场为南向时,磁场增强,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o减小.整体而言,行星际磁场分量Bz由南转北时,ro增大,且Bz对ro的影响减弱.太阳风动压Dp是控制磁层顶日下点的主要因素,Dp增大,ro减小.磁层顶位形的另一个参数磁层顶磁尾张角α,随着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增强而增大,即磁层顶张开程度更加显著,更多的磁通量由向阳侧传输到夜侧;Dp增大,α略增大,这意味着Dp对磁通量由日侧向夜侧的传输也有一定的贡献.
推荐文章
子午面磁层顶位形结构的MHD模拟研究
子午面磁层顶
位置结构特征
MHD模拟
赤道面磁层顶位形的磁流体力学模拟研究
赤道面磁层顶
位置结构特征
磁流体力学模拟
远磁尾磁层顶位形的偏转
远磁尾
磁层顶
太阳风速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MHD模拟数据的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研究
来源期刊 空间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日下点距离 磁层顶张角 磁层顶电流密度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日球层物理和太阳系探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9
页数 分类号 P353
字数 35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朝晖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 20 3.0 4.0
2 刘慧莲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日下点距离
磁层顶张角
磁层顶电流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间科学学报
双月刊
0254-6124
11-1783/V
大16开
北京8701信箱
2-56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9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