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应用储层层次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储层连通性的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气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出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每个连通体的内部各类流动单元分布也比较复杂,既存在纵向上的递变,也存在横向上的递变;平面上在每个连通体的中部厚度大,连通好,边部厚度小,连通差;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对于气田的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富昌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特征
流动层带指标
流动单元
岩石物理特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岩溶洞穴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西
喀斯特
洞穴
形成
断裂
储集层
热水
鄂尔多斯古隆起周边奥陶系古岩溶地貌特征
古岩溶地貌
岩溶台地
岩溶斜坡
岩溶残丘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含气系统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古生代
气藏形成
控制
生储盖组合
构造控制
沉积(地质)
试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来源期刊 天然气地球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岩溶 流动单元 储层非均质性 流动层段指标 动态研究方法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天然气地质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5-279
页数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冷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4 149 7.0 10.0
5 何顺利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1 1627 20.0 32.0
9 代金友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 328 10.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35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古岩溶
流动单元
储层非均质性
流动层段指标
动态研究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地球科学
月刊
1672-1926
62-1177/TE
大16开
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54-12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55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