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进洞一直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而洞口工程的顺利完成是暗洞正常施工的前提.目前,采用超前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方式基本能够保证隧道顺利进洞,但是大部分隧道进洞后在洞口段均会出现初期支护沉降变形较大的现象.山西省高(平)-陵(川)高速公路郭家川2#隧道洞口段围岩极其软弱破碎,在隧道采用超前管棚支护顺利进洞后,为了防止洞口段初期支护再次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提出在洞口段采用联合支护的方案,即将洞口段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与护拱连接,并加强初期支护钢拱架之间的纵向连接,实践证明此方案是切实有效的.分析对比表明,对于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联合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洞口段初期支护的变形量,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隧道安全、快速进洞.
推荐文章
软弱围岩条件下的公路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软弱围岩
浅埋隧道
施工技术
爆破
浅埋软弱围岩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埋施工
软弱围岩
隧道施工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
隧道
浅埋
软弱围岩
变形控制
小净距偏压浅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小净距
偏压
浅埋
隧道进洞施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隧道技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软弱围岩 进洞技术 超前支护 联合支护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施工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122
页数 分类号 U455.7
字数 42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582.2011.03.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飞 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86 1151 21.0 32.0
2 夏永旭 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61 1172 21.0 33.0
3 姜同虎 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3 5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109)
二级引证文献  (10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3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8(3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9(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浅埋隧道
软弱围岩
进洞技术
超前支护
联合支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隧道技术
双月刊
1009-6582
51-1600/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62-19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0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