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GFauconnier及同仁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解释自然语言的动态意义建构,例如隐喻、创新表达、笑话、漫画等。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意象诗歌的意义建构,以期阐释意象诗歌中隐喻理解的过程,丰富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并以此证明概念整合理论是目前从认知层面阐释隐喻最具说服力的理论。
推荐文章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与隐喻研究
李商隐
意象
隐喻
诗歌鉴赏题之意象分析
诗歌
情感
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
古代诗歌
意象
唐人诗歌作品中的"灵芝"意象
唐人诗歌
'灵芝'意象
文化意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意象诗歌隐喻新解
来源期刊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隐喻 意象 意象诗歌 概念整合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8
页数 分类号 I106
字数 43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2269.2011.06.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建桢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5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隐喻
意象
意象诗歌
概念整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9-2269
62-1209/Z
大16开
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坪东路1号
54-13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4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3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