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取溶胶-凝胶成膜技术,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分别以水为溶剂NH3催化、乙醇为溶剂HC1催化和冰醋酸为溶剂各自制备出粒状结构、簇状结构和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溶胶,丙三醇作为添加剂与TEOS水解中间体以氢键结合控制二氧化硅溶胶形态,聚乙烯醇(PVA)与二氧化硅溶胶形成有机/无机互穿网络结构,易于成膜.热处理能使二氧化硅凝胶薄膜中的添加剂逸出并形成疏松结构,塑性形变使硅胶薄膜形成多孔、疏松、致密结构二氧化硅薄膜.实验表明,催化剂和溶剂效应直接影响着二氧化硅溶胶微观结构,从而影响着所形成的硅胶薄膜的微结构.多孔硅胶膜的平衡吸湿量是致密硅胶薄膜的3倍;而疏松结构的硅胶薄膜的吸湿量高于多孔硅胶薄膜的吸湿量,且其吸附速率明显大于多孔硅胶薄膜的吸附速率.
推荐文章
二氧化硅溶胶体系的电导行为
二氧化硅
胶体
粒度分布
电导率
比表面积
ζ电位
以硅溶胶为原料的纳米二氧化硅粉的制备
硅溶胶
纳米二氧化硅
胶体保护剂
反萃取法
酸催化二氧化硅溶胶粒径和稳定性的研究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
粒径
稳定性
二氧化硅溶胶的制备及性能影响研究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
粘度
凝胶时间
粒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氧化硅溶胶的形成与硅胶膜性能
来源期刊 离子交换与吸附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正硅酸乙脂 溶胶-凝胶 多孔二氧化硅薄膜 吸附特性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545
页数 分类号 TQ424.26
字数 554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常亮亮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5 7 2.0 2.0
2 殷明志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18 34 4.0 5.0
3 杨亮亮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6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正硅酸乙脂
溶胶-凝胶
多孔二氧化硅薄膜
吸附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离子交换与吸附
双月刊
1001-5493
12-1147/O6
16开
天津南开大学
6-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2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8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