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气液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热质传递特性,在模型中添加了表面张力源项和气液相间传质源项.为了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气液叉流试验.对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热质传递过程进行了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无量纲壁面温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表面张力、固液接触角、液膜流量等因素对液膜流动侧形和热质传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表面张力从0.014 N/m增大到0.072 N/m的过程中,液膜覆盖面积由82.7%减小到73.2%;固液接触角从30°增大到60°的过程中,液膜覆盖面积由80.6%减小到69.4%;液膜流量越小,液膜厚度越小,越有利于液膜的蒸发;相反,较高的液膜流量会使液膜厚度增大,阻碍了液膜蒸发,从而使外掠过液膜的单位体积空气含湿量减小.
推荐文章
气液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传热特性
降膜
气液叉流
液膜厚度
传热系数
气液叉流竖管降膜热质塔的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降膜
气液叉流
液膜分布
热质塔
低雷诺数下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热质传递的数值研究
传热传质
溴化锂溶液
降膜吸收
雷诺数
垂直管内TFE/NMP降膜吸收热质传递数值模拟
降膜吸收
热质传递
数值模拟
TFE/NMP垂直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液叉流下受热液膜的热质传递特性
来源期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液膜 气液叉流 表面张力 固液接触角 液膜流量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流体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2-436,450
页数 分类号 S277.9|TK124
字数 37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530.2011.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付祥钊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29 3094 31.0 41.0
2 王勇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01 5118 36.0 53.0
3 蒋斌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4 70 5.0 7.0
4 王子云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21 7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膜
气液叉流
表面张力
固液接触角
液膜流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月刊
1674-8530
32-1814/TH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28-8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0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33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