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可实现无损检测的太赫兹时域透射光谱系统,测量由云冈石窟第四窟所采集的风化石雕和附近山体深部未被风化的岩石样品的时域谱.用Origin和Matlab软件处理数据得到样品的吸收谱和折射谱.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低频区两组样品的吸收系数差别不大而且吸收都很弱,在高频区未被风化岩石样品的吸收系数大于已风化石雕样品.在整个波段,两组样品的折射率较稳定基本没发生大的波动,未被风化岩石样品的折射率为1.524,已风化岩石样品的折射率为1.482.据此不仅可以将这两组样品区分鉴别开来,而且还能为其他研究云冈石窟的学者提供此波段的光学常数.
推荐文章
浅议科学保护、管理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创新发展
服务管理
科学保护
云冈石窟砂岩循环冻融试验研究
云冈石窟
砂岩
循环冻融
物理力学性质
可溶盐对云冈石窟砂岩劣化试验及模型建立
可溶盐
云冈石窟
劣化模型
云冈石窟砂岩特性与岩石风化试验
云冈石窟
砂岩风化
可溶盐
冻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太赫兹技术对云冈石窟不同岩石样品的分析
来源期刊 测试技术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太赫兹波 云冈石窟 风化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测试技术与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6-539
页数 分类号 O433.2
字数 17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449.2011.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成全 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37 144 6.0 11.0
2 石云龙 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38 101 6.0 8.0
3 孟田华 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5 50 4.0 6.0
4 卢玉和 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9 6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6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损检测
太赫兹波
云冈石窟
风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测试技术学报
双月刊
1671-7449
14-1301/TP
大16开
太原13号信箱
22-1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