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地震研究       
摘要:
概述了双差定位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并运用该方法对1979~2009年澜沧—耿马地区发生的4279个中小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获得了4124个地震基本参数,走时残差均方根的平均值由定位前的0.502s降到了0.086s.定位结果显示震中沿北北西向的构造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且更加集中于断层附近,在深度上改变了定位前的层状分布现象,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为3~15km,表明该区的发震层较浅.虽然地表显示有部分段落不连续,但从深度剖面和震源机制等结果来看,该北北西向的断裂在地下可能是相通的.
推荐文章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
澜沧—耿马地震
震源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应力
云南地区地震精确定位及其构造意义分析
地震定位
双差定位法
深大断裂
地震活动
云南地区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邯郸-邢台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初步应用
双差地震定位
震中
震源深度
邯郸-邢台
澜沧-耿马Ms 7.6地震前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的变化
信息熵
前兆异常
概率
澜沧-耿马地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澜沧—耿马地区中小地震精确定位研究
来源期刊 地震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双差定位 中小地震 澜沧、耿马地震带 北北西向构造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2-487
页数 分类号 P315.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666.2011.04.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付虹 136 635 12.0 17.0
2 刘剑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5 12 3.0 3.0
3 李丽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14 5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9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差定位
中小地震
澜沧、耿马地震带
北北西向构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研究
季刊
1000-0666
53-1062/P
大16开
197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0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