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成了新型配体N-异丙基-2-苯基苯并咪唑(bi)和N-异丙基-2-(4-氟苯基)苯并咪唑(fbi),并用它们与三氯化铱和乙酰丙酮反应,制备了相应的环金属铱(Ⅲ)配合物发光材料(bi)2Ir(acac)和(fbi)2lr(acac)(acac=乙酰丙酮).对其结构用1H NMR和元素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UV-vis,荧光光谱及电化学性质.两种材料的最大发光波长分别位于514 nm和493nm.电化学研究表明,在苯环上引入氟原子后,配合物的HOMO和LUMO间能隙增大(分别为O.12 eV和0.15 eV),与最大发光波长蓝移结果吻合.
推荐文章
新型苯并咪唑类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苯并咪唑
3-氯-6-(苯并咪唑-1-基)哒嗪
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两种新型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发光电化学池
2,2′-联吡啶
离子型配合物
合成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香草醛
苯并咪唑
合成
生物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基于苯并咪唑衍生物配体的新型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电致发光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合成 性能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3
页数 分类号 O614.82+5
字数 36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616.2011.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培培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3 91 5.0 9.0
2 蒋晓青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8 54 3.0 7.0
3 徐治安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致发光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合成
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1-4616
32-1239/N
大16开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797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