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结构,在玻璃衬底上以半透明的A1膜为出光面,通过在空穴注入层(HAT-CN)和空穴传输层(NPB)中间插入三氧化钼(MoO3)层,制备了底发射微腔OLEDs.所制备的器件结构为Glass/Al(15 nm)/HAT-CN(10 nm)/ MoO3 (x nm)/NPB(30 nm)/Alq3 (70 nm)/LiF(1 nm)/Al (150 nm).通过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性能说明该结构有利于降低驱动电压和增强器件亮度.器件的最高亮度可以达到14390 cd/m2,起亮电压为3.4V左右.设计的空穴型器件证明了该器件结构具有很好的空穴注入和传输特性.研究了光谱窄化和峰值偏移的微腔效应.
推荐文章
一种基于空穴聚集的层裂模型
固体力学
层裂模型
空穴聚集
延性层裂
层裂强度
临界损伤
一种96×64彩色OLED显示驱动电路的设计
OLED
显示驱动电路
脉冲幅度调制
电流预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双空穴注入层微腔OLED
来源期刊 液晶与显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双空穴注入层 微腔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器件制备技术与器件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6-500
页数 分类号 TN383+.1
字数 25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YJYXS20112604.049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方辉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150 773 13.0 20.0
2 马颖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3 235 7.0 15.0
3 丁磊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15 41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电致发光
双空穴注入层
微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液晶与显示
月刊
1007-2780
22-1259/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20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1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