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可靠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模型基础.方法 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采用ADP酶染色和视网膜连续切片法,定量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视乳头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并见血管迂曲、扩张、变形,视网膜周边部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右眼球连续切片发现模型组小鼠有许多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并且内界膜下的细胞增殖,排列紊乱,并见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前有新生血管芽.结论 成功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并且可作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可靠动物模型.
推荐文章
穴位注射川芎嗪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川芎嗪
穴位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姜黄素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及notch通路的影响
姜黄素
视网膜病变
notch通路
蛋白印迹法
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及特征
视网膜新生血管
氧诱导
小鼠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小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的建立与特点
来源期刊 药物评价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ADP酶染色 血管内皮细胞 视网膜新生血管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355
页数 分类号 R96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兆凤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4 29 2.0 4.0
2 胡金芳 8 60 4.0 7.0
6 申秀萍 65 355 11.0 15.0
7 霍璇 7 19 3.0 4.0
8 林锦镛 38 127 7.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DP酶染色
血管内皮细胞
视网膜新生血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物评价研究
月刊
1674-6376
12-1409/R
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