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进一步优化换热面结构、提高换热器效率并防止传热恶化现象的发生,应用可视化方法以R113为工质,对水平矩形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的触发、扩散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在总结众多临界热流密度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数据与相关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界面分离模型是众多模型理论中较为合理并与可视化实验结果最为相符的机理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壁面传热恶化区域的扩散主要受加热面液膜相互合并使其覆盖面积不断增大的影响,换热表面上的肋结构与缝结构都能有效限制传热恶化区域的扩散,提高换热器使用的安全性。
推荐文章
临界热流理论模型的比较及其新发展
临界热流
厚液层
蒸汽碎片
蒸汽射流
接触角
加热方位对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影响
流动沸腾
临界热流密度
加热方位
窄缝通道
经验关系式
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型临界热流密度的理论研究
环形窄缝通道
环状流
临界热流密度
临界含汽率
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环形通道内液钠的临界热流密度
灰色系统理论
液钠
临界热流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临界热流理论模型的分析与实验验证
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临界热流密度 机理模型 传热恶化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7-621
页数 分类号 TK124
字数 37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2783.2011.08.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会雄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56 351 12.0 16.0
2 吴超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4 1.0 2.0
3 颜利波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工程热物理
临界热流密度
机理模型
传热恶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技论文
月刊
2095-2783
10-1033/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4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47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