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Ru(0001)表面氮分子和钡原子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钡原子的作用弱化了氮分子键.氮分子键长从Ru(001)-N2表面的0.113 nm伸长互Ru(001)-N2/Ba表面的0.120 nm;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从2221 cm-1减小到1746 cm-1;氮分子得到的电荷数从清洁表面的0.3e增加到1.1 e.电荷从钡原子6s轨道向钌原子4d轨道转移,转移电荷增强了氮分子2π空轨道和钌原子4d轨道间的杂化作用,导致5σ分子轨道和dπ杂化轨道发生极化.轨道极化使分子电偶极矩增加了约-0.136 e(A).金属钡在Ru(0001)表面氮分子活化过程中具备电子型助催剂的特征.
推荐文章
Ru(0001)表面BaO吸附层的原子结构和氮分子的吸附性质
氨合成催化剂
Ru(0001)/BaO表面
表面形成能
分子振动
蛋白质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蛋白质
分子模拟
抗污染
取向
界面
表面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
原子力显微镜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单分子力谱
蛋白质
DNA
预置氢对Ti(0001)表面氮原子吸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第一性原理
Ti(0001)表面
氮原子吸附
预吸附
吸附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Ru(0001)表面氮分子和钡原子的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Ru(0001)表面 吸附能 分子振动 表面电子结构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原子分子物理交叉学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1-518
页数 分类号 O643|O647
字数 41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11.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宓一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37 195 7.0 13.0
2 陶向明 浙江大学物理系 35 141 7.0 10.0
3 谭明秋 浙江大学物理系 35 147 7.0 10.0
4 赵新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14 22 2.0 4.0
5 徐红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20 69 3.0 8.0
6 汪丽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8 3 1.0 1.0
7 任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1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密度泛函理论
Ru(0001)表面
吸附能
分子振动
表面电子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