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说明钡助剂的存在形式,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Bax Oy小团簇修饰Ru(0001)表面的结构稳定性和氮分子吸附性质.基于总能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在实验条件下(500 K, PH2 O/PH2<10?3), Ba2 O团簇比BaO2, BaO, Ba和O等团簇(原子)更加稳定.这证实含有金属性钡原子的团簇也是氧化钡助剂可能的工作状态.表面电荷差分密度说明Ba2O团簇的氧和钡原子与衬底的作用不同.不过Ba2O团簇氧和钡原子附近的氮分子吸附行为相似, Ba2O团簇增强了氮分子和衬底的相互作用. Ba2O团簇氧和钡原子附近的氮分子吸附能分别为0.78和0.88 eV,均大于清洁表面的0.67 eV.氮分子间距和氮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都表明Ba2 O团簇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吸附氮分子. Ba2 O团簇氧和钡原子附近的N—N键长分别为0.117和0.116 nm,大于清洁表面的0.114 nm.氧和钡原子附近氮分子的拉伸振动频率分别为1888和1985 cm?1,小于清洁表面的2193 cm?1.电荷差分密度的计算结果说明,削弱作用主要来自于Ba2O团簇中钡离子和氮分子间的静电作用.两者间的静电作用增加了氮分子π反键轨道的占据数,促进了氮分子极化,从而削弱氮分子键.
推荐文章
Ru(0001)表面BaO吸附层的原子结构和氮分子的吸附性质
氨合成催化剂
Ru(0001)/BaO表面
表面形成能
分子振动
分子氧在Con小团簇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Con团簇
ConO2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电子性质
铂金团簇结构与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铂金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稳定性
预置氢对Ti(0001)表面氮原子吸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第一性原理
Ti(0001)表面
氮原子吸附
预吸附
吸附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axOy小团簇修饰Ru(0001)表面的结构稳定性和氮分子吸附性质?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钡助剂 BaxOy团簇 Ru(0001)表面 氮分子吸附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16802-1-016802-7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4.0168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宓一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37 195 7.0 13.0
2 赵新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14 22 2.0 4.0
3 郭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学院 59 156 6.0 8.0
4 龚毓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2 1 1.0 1.0
5 徐位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2 1 1.0 1.0
6 闫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钡助剂
BaxOy团簇
Ru(0001)表面
氮分子吸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lawyee.net/Act/Act_Display.asp?RID=46696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