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特异性dsRNA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1)采用Smith的方法,将8 d龄的C57BL/6J小鼠置于氧舱,控制氧分压75%±3%,5 d后回到正常氧环境,喂养7 d后处死;采用FITC-Dextran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鉴定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2)将8只8d龄小鼠于空气中喂养,为正常组.(3)另51只8 d龄小鼠放入75%±3%的高氧环境中(同Smith方法),5 d后出舱分为3组: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只,空载体组3只,基因治疗组45只.基因治疗组按照剂量比例(脂质体:质粒)又随机分成9组,每组5只.出舱当天,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空载体pSilencer2.1-U6 hygro,基因治疗组按照不同剂量比例注射HIF-lα特异性dsRNA表达质粒pSilencer2.1-u6 hygro,均采用脂质体介导.对照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4)注射后7 d,采用fITC-Dextran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变化,采用病理切片统计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 (1)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发现,正常组整个视网膜血管分布呈规则均匀的网状结构.对照组和空载体组视网膜血管不规则扩张,周边部有大量血管新生.基因治疗组中央区视网膜血管迂曲及不规则扩张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减轻,其中脂质体:质粒为1:1组更为明显.(2)病理切片显示,正常组很少见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而对照组和空载体组中均有大量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平均每张切片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1.6个,空载体组为11.5个,基因治疗组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减小,平均为4.56个,其中脂质体与质粒比为1:1组最少,为2.2个.统计学分析表明,除对照组和空载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采用脂质体介导,玻璃体腔显微注射HIF-1α特异性dsRNA表达质粒pSnencer2.1-U6 hygro能有效抑制小鼠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形成,其中脂质体:质粒为1:1组抑制效率最高.
推荐文章
HIF-1α干扰RNA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NA干扰
视网膜新生血管
小鼠
祛积通络方对RVO大鼠视网膜HIF-1α、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祛积通络方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光化学动力法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视网膜血管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抑制蛋白质类
@GX1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IF-1α特异性dsRNA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剂量效应关系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缺氧诱导因子-1α dsRNA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5-4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4.1
字数 53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晓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 85 304 9.0 12.0
2 熊思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 24 64 5.0 7.0
3 宋伟涛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1 1 1.0 1.0
4 张海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4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网膜新生血管
缺氧诱导因子-1α
dsRN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