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2008~2010年冬小麦/白三叶草不同栽培方式试验(6种小麦行距配置,3个行距×2个播种量)研究表明,单作条件下,小麦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产量在行距25 cm与30 cm处理间差异不大,均显著高于行距40 cm处理.行距30 cm、播种量217.5 kg·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收获系数分别达7 857.8 kg·hm-2和0.483.小麦抽穗期和花期,行距30 cm与40 cm处理的冠层底部向上20 cm处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值差异不大,行间全天PAR在50μmol·m-2·s-1以上的时间至少有8 h,而单作条件下白三叶草光补偿点在30~50μmol·m-2·s-1之间,这预示着在行距30 cm与40 cm处理的小麦行间间作白三叶草能为白三叶草光合作用提供有效光能.行距30 cm条件下,"小偃81"与"济麦22"单作以及分别与白三叶草间作处理试验表明,"小偃81"与白三叶草间作系统小麦生物量不受间作影响,小麦叶面积指数与穗数高于"小偃81"单作."济麦22"与白三叶草间作系统的3项指标则低于"济麦22"单作.间作条件下,白三叶草冠层顶部PA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冠层底部PAR较小,全天最大仅30 μmol·m-2·s-1.与"济麦22"相比,"小偃81"与白三叶草间作冠层底部PAR全天日变化较小.因此,行距30 cm处理小麦行间适合间作白三叶草,小麦品种"小偃81"比"济麦22"更适合与白三叶草间作.本研究结论可为华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白三叶草间作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模式下光合有效辐射特性研究
间作
冬小麦
春玉米
光合有效辐射
叶面积指数
果草间作中白三叶草的栽培与利用
果草间作
白三叶
栽培与利用
果园种植白三叶草
园艺管理
栽培制度
果园生草
白三叶草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
幼龄茶园
间作白三叶草
生态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行距配置对冬小麦/白三叶草间作系统小麦群体结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冬小麦 白三叶草 行距 间作 群体结构 光合有效辐射(PAR) 光合速率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4-560
页数 分类号 S34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11.2011.005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发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2 1071 13.0 32.0
2 孙振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6 30 3.0 5.0
6 欧阳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72 2265 27.0 46.0
7 刘丽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8 159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6)
共引文献  (24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28)
二级引证文献  (15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6(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8(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白三叶草
行距
间作
群体结构
光合有效辐射(PAR)
光合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