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法律论证是现代法治追求司法判决有效性的一种基本逻辑方法.司法判决的有效性决定法律的有效性能否实现.语用学方法为研究法律论证之可接受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以“肖传国雇凶殴打方舟子案”为例,针对其判决存在的缺陷与局限,在“语用—论辩”视角中,分析其司法判决过程中的法律论证之“可接受性”,进而提出,在语用学视角中,参与司法判决过程的主体是平等的,法官不能只借助于强制力来执行司法判决,而是应通过判决的正当化获得当事人的尊敬和遵守.因此法官的话语角色及其言语行为尤其是其对论证程序的操控,必须要考虑到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即具有正当性,取得当事人乃至相关者的普遍认同和心服口服.
推荐文章
核动力厂温排水混合区范围的可接受性论证的初步研究
核动力厂
热污染
温排水
混合区范围
可接受性
公示语翻译的可接受性原则的实现手段
公示语
英译
可接受性
手段
女用安全套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可接受性研究
女用安全套
女性性工作者
可接受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法律论证之“可接受性”的语用分析——以“肖传国雇凶殴打方舟子案”为例
来源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律论证 主体间性 言语行为 可接受性 方舟子案 语用学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4
页数 分类号 D90
字数 77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425.2011.08.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3 3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律论证
主体间性
言语行为
可接受性
方舟子案
语用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月刊
1674-8425
50-1205/T
重庆杨家坪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6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1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