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教育救国”的基本观点及其演变 甲午战争后,在思想领域出现一股激进的维新变法思潮。变法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目的在于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以实现国家的富强,而最为根本的措施是普及近代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资本主义所需要的新型国民,以达成拯救中国的目的,成为教育救国论的基本观点。
推荐文章
从翰林院编修到大学校长——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
蔡元培
教育思想
民族危机
西学东渐
教育救国
赫德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赫德
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早年毛泽东教育救国观形成之管见
毛泽东
早期
教育救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代中国“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的互动
来源期刊 教育科学文摘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教育救国” 近代中国 实业救国 维新变法思潮 资本主义 国民素质 教育救国论 甲午战争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8
页数 2页 分类号 G40-01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忠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55 330 8.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教育救国”
近代中国
实业救国
维新变法思潮
资本主义
国民素质
教育救国论
甲午战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科学文摘
季刊
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出版文献量(篇)
455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