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预制薄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与肋上孔洞分布及肋端缺口尺寸相关。为便于工业化生产及现场拼装,对预制薄板进行了规格设计。以肋上孔洞分布及肋端缺口尺寸为研究的影响因素,理论给出考虑肋上孔洞分布及肋端缺口尺寸的预制薄板弯曲挠度通用公式,结合工程实际,推导了预应力、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预制薄板的等效刚度公式,便于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借助MATLAB7.0,对比分析了5种肋上孔洞分布形式预制薄板的跨中预应力反拱度、自重余拱以及施工阶段的挠度,结果表明:肋上孔洞分布对预制薄板的跨中挠度影响明显,且随板件长度增大逐渐减小。对于采用110mm×25mm孔洞的预制薄板,建议预应力反拱度取无孔模型与通孔模型计算挠度的平均值,自重余拱、施工阶段的跨中挠度按通孔模型计算。
推荐文章
叠合板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的刚度试验研究与计算方法
叠合板
带肋薄板
预制混凝土
弯曲挠度
阶梯形刚度
叠合板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的刚度试验研究与计算方法
叠合板
带肋薄板
预制混凝土
弯曲挠度
阶梯形刚度
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承载性能研究
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
有限元
承载力
桩型参数
基于Geddes公式计算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的沉降
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
沉降
Geddes应力公式
环状凸肋
摩阻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肋上开孔对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施工阶段挠度计算方法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工程力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叠合板 带肋薄板 肋上开孔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 弯曲挠度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土木工程学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71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37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方伯 77 818 19.0 25.0
2 黄海林 7 181 6.0 7.0
3 陈伟 15 200 7.0 14.0
4 周绪红 76 1737 23.0 4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叠合板
带肋薄板
肋上开孔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
弯曲挠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力学
月刊
1000-4750
11-2595/O3
大16开
北京清华大学新水利馆114室
82-862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0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550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