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研究了胞外分泌物(EOM)对不同类型混凝剂混凝除藻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混凝剂具有不同混凝特性和混凝除藻效果.EOM对混凝的影响具有利弊双重性,即在混凝初期由于优先结合混凝剂,减小了有效投加量并阻碍电中和,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在混凝后期,初期与混凝剂结合的EOM具有增强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起到了提高絮体密实性和改善沉降性能等有利作用.综合而言,当EOM质量浓度处于3~5 mg·L1时,混凝剂的除藻效果最好.因此,合理利用EOM是提高混凝除藻效果、减少药剂投加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不同环境条件下除藻剂及其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钙离子对混凝去除水体中铜绿微囊藻的影响
铜绿微囊藻
胞外有机物
钙离子
混凝
Zeta电位
不同生长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铜绿微囊藻
温度
光照
振动
影响
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效果研究
铜绿微囊藻
纯培养水样
混凝
除藻
铜绿微囊藻的胞外有机物对不同混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
混凝
铜绿微囊藻
胞外有机物
铝形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胞外分泌物对铜绿微囊藻混凝去除的影响
来源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胞外分泌物 混凝 铜绿微囊藻 机理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9-883
页数 分类号 X131.2
字数 34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1.06.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俊莲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56 671 16.0 23.0
2 徐冉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8 201 8.0 13.0
3 董磊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8 173 9.0 12.0
4 胡颖慧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82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86)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2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胞外分泌物
混凝
铜绿微囊藻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0253-374X
31-1267/N
大16开
上海四平路1239号
4-26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07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054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