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溪黄草抗乙肝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初步筛选,为进一步分离活性成分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在HepG2.2.15细胞模型上对三种不同方法萃取所得的溪黄草提取物进行抗乙肝活性筛选,以用于进一步分析提纯.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毒性,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及乙肝病毒DNA含量.然后,用硅胶柱色谱法进一步提取分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用MTT和ELISA检测所分离各组分的抗乙肝活性.最后,在MCF-7,BGC-823和HepG2细胞中检测细胞毒性最大的三个组分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所得的提取物抗乙肝活性最大,可显著降低HepG2.2.15细胞的HBsAg、HBeAg抗原的分泌,并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被用来进一步分离提纯.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14个组分,其中A3和A5组分对HBs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A9组分对HBe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且治疗指数均比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要高.A6,A7和A11组分细胞毒性大,对不同的肿瘤细胞有不同的抑制活性.结论 溪黄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其分离成分具有很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从而具有很好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进一步提取分离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纯化而具更强的活性.此外,一些分离成分对不同的肿瘤细胞还有很高的细胞毒性,具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实验为溪黄草在临床的使用及其作为潜在的高效抗乙肝和肿瘤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溪黄草抗氧化活性有效部位筛选
溪黄草
抗氧化
有效部位
溪黄草的研究进展
溪黄草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独一味抗肿瘤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
肿瘤治疗学
独一味
活性成分
猫须草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部位研究
猫须草
肾茶
体外抗肿瘤试验
DMSO肿瘤细胞毒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溪黄草抗乙肝及抗肿瘤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溪黄草 活性分离成分 抗乙肝作用 抗肿瘤作用
年,卷(期) 2011,(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9-1456,1475
页数 9页 分类号 R9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玉祥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42 350 8.0 17.0
2 刘欢 中南大学药学院 45 241 8.0 13.0
3 胥洪鹃 中南大学药学院 8 17 3.0 4.0
4 何颖 中南大学药学院 3 18 2.0 3.0
5 李辉莹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 6 1.0 1.0
6 康丽群 中南大学药学院 1 6 1.0 1.0
7 张秀珍 中南大学药学院 3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2)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溪黄草
活性分离成分
抗乙肝作用
抗肿瘤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5-8982
43-122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3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922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