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择3种典型光电耦合器开展了反应堆中子辐照实验,中子注量为3×1011~5×1012 cm-2时,位移效应导致电流传输比下降,饱和压降提高.发光器件相同,探测器为Si PIN光电二极管的光电耦合器比探测器为Si NPN光敏晶体管的光电耦合器的初始电流传输比要小,但其抗位移损伤能力更强.探测器均为Si NPN光敏晶体管,发光器件为异质结LED要比硅两性掺杂LED的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抗位移损伤能力提高2个量级;以光敏晶体管为探测器的光电耦合器,在较大的正向电流和输出负载电阻条件下工作可提高抗辐射水平.此外,光电耦合器的位移损伤存在加电退火效应.
推荐文章
光电耦合器的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研究
脉冲激光
单粒子瞬态脉冲
光电耦合器
等效LET
医院中子照射器反应堆实验研究
医院中子照射器
实验研究
效率
ADS次临界反应堆的中子共轭方程
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
次临界反应堆
中子共轭方程
增殖因数
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中子谱参数测量
裸探测器法
微型中子源反应堆
中子谱参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光电耦合器的反应堆中子辐射效应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光电耦合器 光敏晶体管 反应堆中子 电流传输比 饱和压降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粒子束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1-805
页数 分类号 TN36
字数 32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HPLPB20112303.08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本奇 32 248 9.0 13.0
2 王祖军 22 178 7.0 12.0
3 刘敏波 22 147 8.0 10.0
4 肖志刚 29 227 8.0 13.0
5 张勇 23 200 8.0 12.0
6 黄绍艳 27 220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电耦合器
光敏晶体管
反应堆中子
电流传输比
饱和压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