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跷”的本义为举足、抬脚,引申为逃之天天,例如“跷课”、“跷班”、“跷家”、“跷婚”等.“跷”字族来源于台湾词语,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流行的原因是其含有轻松并戏谑的、形象的词义色彩.
推荐文章
倾听跷的语言 ——探究京剧表演的跷功艺术
跷功艺术
京剧表演
艺术
发展历程
代表
试论踩跷疗法源流
踩跷疗法
导引按跷
踩跷术
乔摩
挢引
新词语构词特点初探
新词语
多音节词
缩略语
构词能力
复合式构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析“跷”及其构词的形象性
来源期刊 文理导航(中旬)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跷课 形象性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
页数 分类号 H146
字数 141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凯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院报编辑部 31 4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跷课
形象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理导航(中旬)
月刊
2095-3879
15-1355/G4
大16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6-118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71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5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