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15只豚鼠,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给予60W/10 kJ微等离子束照射,于作用后即刻、1周后和1月后分别切取实验侧及空白对照部位皮肤行组织病理维多利亚-立春红染色,透射电镜分析和羟脯氨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60 W/10 kJ即刻表现为表皮局灶性出现点阵状改变,部分表皮出现汽化缺失或者坏死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组织出现点阵化表现和明显均质化;特殊染色显示微等离子束主要影响真皮胶原纤维,形成局灶性胶原纤维凝集和变性.1周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排列有序,有少量组织细胞.1月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粗并排列致密,弹力纤维呈局灶性增粗.透射电镜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后表皮细胞较完整,细胞间结构正常,但真皮胶原丧失正常结构,细胞结构消失,大量细胞凋亡明显,1月后仍可见少量细胞凋亡的表现但胶原结构逐渐恢复,浅层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致密.羟脯氨酸测定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1周后羟脯氨酸含量要高于作用之前,但是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羟脯氨酸含量要明显高于作用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其主要靶组织为真皮胶原组织,可以明显促进皮肤新生胶原的增生.
推荐文章
1,4-二棕榈酰羟脯氨酸的合成工艺
抗衰老剂
L-羟脯氨酸
棕榈酰氯
1,4-二棕榈酰羟脯氨酸
新型脯氨酸类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
2-氨甲基吡啶
氨基酸
Boc保护
季铵化反应
手性离子液体
合成
离体筛选彩叶凤梨耐羟脯氨酸变异体的研究
EMS
彩叶凤梨
诱变
抗寒突变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超微结构分析和羟脯氨酸测定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微等离子束 皮肤胶原 透射电镜 羟脯氨酸 动物实验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90,后插1
页数 分类号 Q95-33
字数 34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4.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蓉娅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 293 1410 15.0 25.0
2 樊昕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 51 400 11.0 16.0
3 刘丽红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 29 277 10.0 15.0
4 安俞熙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 9 47 4.0 6.0
5 韩悦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 7 60 4.0 7.0
6 石翠萍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 5 34 4.0 5.0
7 郄金鹏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 9 69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6)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等离子束
皮肤胶原
透射电镜
羟脯氨酸
动物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双月刊
1005-4847
11-2986/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