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尼安德的“传递论证”中有两个不合理之处:第一,把个体性状出现的遗传学原因扩展为个体性状出现的所有原因,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对个体性状的历史解释;第二,要求对个体性状的解释包括对“原因的原因”的无休止上溯,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终极解释。索伯尔在回应尼安德时只是强调了遗传机制与选择机制属于两种不同的因果路径,没有指出尼安德对科学解释的错误理解,这就不能完全排除选择机制对个体性状的解释作用。
推荐文章
高寒草甸高原早熟禾个体性状对放牧与围封的响应
高寒草甸
高原早熟禾
表型可塑性
个体性状
猪个体基因杂合度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杂种优势
杂合度
胴体性状
微卫星
鲁西牛和秦川牛体尺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典型相关分析
鲁西牛
秦川牛
体尺性状
胴体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个体性状的完全因果解释
来源期刊 自然辩证法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个体性状 完全因果解释 传递论证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哲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9
页数 6页 分类号 N0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国安 22 61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个体性状
完全因果解释
传递论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1000-8934
11-1649/B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6-10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42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51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