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旨在评价抗结核分枝杆菌先导化合物E在体外抗H37Ra的活性,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应用96孔板微稀释法测定化合物E单独及与异烟肼(INH)、利福平(RIF)联合应用时对H37R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肉眼未见细菌生长孔取培养物涂Middlebrook 7H10-ADC平板,以没有细菌生长所对应孔的浓度为化合物E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棋盘滴定法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评价化合物E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采用药物暴露法,将培养10 d、6周的H37R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化合物E中3 d,涂板测定化合物E对不同生长时期H37Ra的杀菌作用.同法测定化合物E在酸性缺氧条件下对不同生长时期H37Ra的杀菌作用.测定H37Ra对化合物E、INH的耐药频率并分离耐药菌株.结果显示,化合物E对H37Ra的MIC为0.078 μg/ml,MBC为0.312 μg/ml;与一线抗结核药物INH和RIF联合应用时,MIC分别降至单独应用化合物E的1/2 MIC、1/10 MIC,FICI分别为0.6、0.27,表明化合物E与INH联用有相加作用,与RIF联用有协同作用.药物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新型小分子化合物E对生长活跃期(10 d)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活性;在酸性缺氧条件下,化合物E对生长2个月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3轮实验均未筛选出耐化合物E的H37Ra菌株,而H37Ra对INH的耐药频率为3.4×10-6.这些结果显示,化合物E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分枝杆菌噬菌体在抗结核研究中的作用
分枝杆菌噬菌体
抗菌蛋白
结核菌检测
抗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的药物研究进展
结核病
分枝杆菌
持留菌
含有吡唑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及其抗结核活性
抗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吡唑
杂合体
构-效关系
抗结核化合物9005B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DNA回旋酶
抗结核化合物
分离纯化
放线菌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先导化合物E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微生物与感染 学科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先导化合物 体外活性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55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洪海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研究所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97 667 13.0 21.0
2 张雪莲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研究所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23 55 5.0 6.0
3 滕丽艳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研究所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结核分枝杆菌
先导化合物
体外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与感染
双月刊
1673-6184
31-1966/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4-341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4
总下载数(次)
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