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1.2L哈特曼管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研究了中位径为32 μm的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粉尘浓度、点火延时以及喷粉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5±5)℃,环境湿度为30%±5%的条件下,石松子粉的最佳着火浓度750 g/m3,最佳点火延时为90 ms,最佳喷粉压力为0.8 MPa,此时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达到极小值.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电感的点火方式比无电感的点火方式所需的能量要小.在有电感存在的情况下,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为10 mJ;在无电感存在的情况下,石松子粉的最小点火能为15 mJ,说明石松子粉对电火花较敏感.
推荐文章
石松子粉粉尘爆炸试验研究
石松子粉
粉尘爆炸
爆炸下限浓度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指数
低温工况甲烷最小点火能实验研究
甲烷
最小点火能
低温
压力
钛粉的最小点火能
钛粉
最小点火能
粒径
质量浓度
喷尘压力
紊流指数
中密度纤维板中生产粉尘的最小点火能
砂光粉尘
杨木粉尘
马尾松粉尘
香樟粉尘
最小点火能
粒径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石松子粉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爆破器材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石松子粉 哈特曼管 最小点火能 点火延时 喷粉压力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理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1,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X932
字数 254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森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43 286 10.0 15.0
2 潘峰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34 241 8.0 15.0
4 张建新 6 134 5.0 6.0
7 曹卫国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1 146 7.0 11.0
8 黄丽媛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5 81 4.0 5.0
9 秋珊珊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6 40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7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20(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松子粉
哈特曼管
最小点火能
点火延时
喷粉压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爆破器材
双月刊
1001-8352
32-1163/TJ
大16开
南京孝陵卫200号《爆破器材》编辑部
28-131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9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