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用传输线在微带交叉滤波器和腔体交叉滤波器中实现交叉耦合极性改变的新方法.在微带交叉耦合滤波器中运用180.电长度的传输线实现源与非相邻谐振器的耦合,可使交叉耦合极性由容性变为感性.在腔体交叉耦合滤波器中,使用180°左右电长度的传输线,可使传输零点从阻带高端移动到阻带低端.讨论了不同电长度的传输线对交叉耦合的影响,通过调节传输线的电长度,控制传输零点的位置,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这种改变耦合极性的方法,可以用同一耦合方式获得任意位置的传输零点,给滤波器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推荐文章
考虑磁场交叉耦合的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技术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高频注入法
交叉耦合
初始位置预估
基于交叉耦合映像格子的图像加密方案的设计
交叉耦合映像格子(CML)
图像加密
Chebyshev映射
保密通信
含有频变耦合系数的交叉耦合滤波器优化设计
交叉耦合
滤波器
频变耦合
综合
频变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的耦合矩阵综合研究
频变耦合系数
耦合矩阵综合
交叉耦合
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改变交叉耦合极性的新方法
来源期刊 信息与电子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交叉耦合 传输线 交叉耦合极性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电磁场与微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6
页数 分类号 TN811+.3
字数 18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892.2012.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宝富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39 350 11.0 16.0
2 徐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1 1 1.0 1.0
3 谭成环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交叉耦合
传输线
交叉耦合极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双月刊
2095-4980
51-1746/TN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信箱532分箱
62-241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116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