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综合等效介质理论和表面等离子激元(SPP) Bloch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新的亚波长光栅结构:二维矩形金属光栅和二维椭圆柱金属光栅.利用时域有限差分( FDTD)算法,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的透射率及其相位延迟与入射光波长及偏振角变化的关系,尤其两种结构实现λ/4波片功能所对应的透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入射光偏振角为75°时,两种结构均可实现λ/4波片功能,此时二维矩形和椭圆柱金属光栅的透射率分别为0.77和0.67,表明二维矩形金属光栅比椭圆柱光栅具有更好的透射效果.对应550~800 nm的入射波长,两种光栅在各自允许的入射偏振角范围内均表现了较为平坦的宽带透射特性.
推荐文章
内嵌凹槽对金属亚波长狭缝透射特性的影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亚波长金属结构
透射率
亚波长金属柱阵列光透射增强的带通特性研究
光学器件
透射增强
时域有限差分法
亚波长
表面等离子体
亚波长孔阵列的太赫兹波异常透射研究
亚波长孔阵列
THz时域光谱技术
异常透射
横电波激励下亚波长一维金属光栅的异常透射性
金属光栅
横电波
异常透射
类导模共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亚波长金属波片的透射特性对比
来源期刊 光学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子亚波长光学 双折射效应 二维金属光栅 波片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衍射不光栅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5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AOS201232.04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炜 210 1270 17.0 25.0
2 罗斌 196 1240 15.0 26.0
3 闫连山 76 426 11.0 17.0
4 陈娟 14 65 4.0 8.0
5 郭振 5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面等离体子亚波长光学
双折射效应
二维金属光栅
波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学报
半月刊
0253-2239
31-1252/O4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4-2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61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30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