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3.0 T和1.0 T MRI对评估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66例,其中36例行3.0 T MRI,30例行1.0 T MRI,根据肠壁异常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腔狭窄、"木梳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瘘道、溃疡及脓肿等MRI表现作为诊断标准,用3.0 T和1.0 T MRI分别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病变的活动性并进行评分,≥4分则诊断为活动期克罗恩病,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对测量肠壁厚度的一致性检验采用双样本t 检验,各种征象(显示率)的一致性检验采用χ 2检验.结果 36例行3.0 T MRI的克罗恩病患者中临床诊断为活动性克罗恩病25例;3.0 T MRI共评估216组肠段,其中76组肠段肠壁增厚,平均厚度为(3.22±0.93) mm;增强后脂肪抑制T1WI异常强化肠段62组肠段(62/76);7例发现肠段狭窄及狭窄后扩张,20例发现"木梳征",9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例发现溃疡,4例发现瘘道;36例患者评分为(3.22±1.27)分,其中18例患者评分>4分;3.0 T MRI评估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敏感度为68.0% (17/25),特异度为90.9% (10/11),阳性预测值为94.4% (17/18),阴性预测值为55.6% (10/18).30例行1.0 TMRI的克罗恩病患者中临床诊断为活动性克罗恩病22例;1.0 T MRI共评估180组肠段,其中69组肠段肠壁增厚,平均厚度为(3.61 ±0.83) mm,异常强化肠段23段(23/69);11例发现肠段狭窄及狭窄后扩张,6例发现"木梳征",3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发现溃疡;30例患者评分为(3.13±1.25)分,其中9例患者的评分>4分;1.0 T MRI评估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敏感度为47.4% (9/19),特异度为100% (11/11),阳性预测值为100%(9/9),阴性预测值为52.4% (11/21).在受累及肠段平均厚度以及肠壁异常强化、"木梳征"的显示率方面,3.0 T MRI优于1.0 T MRI (P 值均<0.05).结论 3.0 T MRI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方面要优于1.0 T MRI,主要表现在能更好显示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及"木梳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