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鄣源构造带现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混杂新元古代早期基性岩块以韧性变形构造为显著特点,并强烈叠加印支—燕山期逆冲-走滑脆性断裂的区域性超壳断裂带.构造带历经多期构造变形,主期构造变形以晋宁期弧-陆(扬子陆块)碰撞在地壳内部层圈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形成的向南逆冲式韧性变形为特征.鄣源构造带中的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块在空间上紧密相伴,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鄣源构造带及其两侧广布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建造体形成于大陆边缘与板块构造体制相关的构造-沉积环境,鄣源构造带南侧为裂解海盆沉积体系,北侧属于与大陆边缘火山弧有关的盆地沉积体系,鄣源构造带内显示深海—半深海沉积特征.鄣源构造带北东、南西向延伸分别与皖南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及景德镇-宜丰深断裂带相接,是江南造山带北缘以皖南伏川蛇绿岩为代表的新元古代早期陆缘小洋盆俯冲-碰撞拼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文章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基性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江南造山带北缘
新元古代
基性岩
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公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逆冲-推覆构造
印支-早燕山期
江南造山带
鄣公山地区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造山带
前陆褶皱冲断带
盖层冲断推覆体
基底褶皱推覆体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地震、地质综合解释
龙门山
推覆体
断层
构造类型
地震勘探
地震解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北缘 鄣源构造带 古缝合带 新元古代早期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05-1916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1084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彦杰 12 153 7.0 12.0
2 朱清波 9 47 4.0 6.0
3 姜杨 18 147 6.0 12.0
4 蒋仁 13 88 4.0 9.0
5 余明刚 21 186 8.0 13.0
6 廖圣兵 17 164 6.0 12.0
7 周效华 10 126 5.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6)
共引文献  (431)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0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5(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3(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6(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南造山带北缘
鄣源构造带
古缝合带
新元古代早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