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一定的选择原则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初步确定用于改性沥青的纳米材料种类,然后通过内掺法及内掺后超声波分散两种手段制备纳米改性沥青,并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纳米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三大指标及布氏粘度指标,最终确定A为基质沥青最理想的纳米材料改性荆。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聚乙烯亚胺PEI和表面活性剂硬脂酸三种分散剂对A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相应的改性沥青。通过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及粘度指标,对三种分散剂的表面改性效果进行比较,并最终确定相对纳米材料2%剂量的硅烷偶联剂KH550为A最佳分散剂。
推荐文章
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聚合物改性沥青
SBS
配合比设计
马歇尔试验
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配合比设计
SBS改性沥青
应力吸收层
配合比设计
纳米粒子/聚合物改性沥青研究进展
纳米粒子
聚合物
改性沥青
研究进展
浅析sup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SBS改性沥青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浅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于沥青改性的纳米材料综合比选
来源期刊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性沥青 纳米改性 材料比选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U416.217|TU535
字数 31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747.2012.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辛宪涛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8 159 6.0 8.0
2 王鸿遥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10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道路工程
改性沥青
纳米改性
材料比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季刊
1672-4747
51-1652/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66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12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