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A蛋白双抗夹心法,在包被抗血清前先用A蛋白包被微量测定板,利用A蛋白抗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FC部位结合,以F(ab')2部位吸附抗原毒素,在被吸附的毒素上再加一层相同的抗血清和酶标记的A蛋白,以检测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结果表明:A蛋白预包被能提高检测效价,降低本底值。抗原浓度对酶联检测有显著影响,纯毒素稀释倍数大于10-6,检测结果与对照接近,不适宜用于检测。OD值随抗原稀释倍数的增加下降,且下降幅度受测定抗血清浓度的影响;当检测液稀释1∶5(1∶50时,测定抗血清浓度在10-4(病株汁液)和10-6(含毒素发酵液)时可测出显著差别。抗血清浓度为10-4下,含毒素发酵液在标记A蛋白浓度为1∶10(1∶640范围内有较好测定结果,而病株汁液在标记A蛋白浓度为1∶10(1∶160才能测出。本研究首次将此技术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该方法对杂交竹病株汁液中的致病毒素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早期诊断暗孢节菱孢菌引起的杂交竹梢枯病。
推荐文章
杂交竹梢枯病菌产毒诱导因子
梢枯病菌
诱导条件
真菌毒素
正交试验
杂交竹
梢枯病菌蛋白毒素对杂交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蛋白毒素
线粒体
生物物理特性
呼吸作用
杂交竹梢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抗菌蛋白分析
杂交竹梢枯病菌
拮抗细菌
抗菌蛋白
理化性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蛋白间接酶联免疫法对杂交竹梢枯病菌蛋白毒素的检测
来源期刊 四川林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毒素 杂交竹 暗孢节菱孢菌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1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63.7
字数 26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12.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天辉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167 1369 19.0 26.0
2 李姝江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48 189 9.0 11.0
3 韩珊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34 182 8.0 12.0
4 谯天敏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37 157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酶联免疫法
毒素
杂交竹
暗孢节菱孢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林业科技
双月刊
1003-5508
51-1217/S
大16开
成都星辉西路18号
33512-33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2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52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