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大麦与谷类科学       
摘要:
本研究首次利用一种新的分子标记IT-ISJ(Intron-targeted intron-exon splice junction,内含子-外显子拼接位点)对34份来自中国青藏高原、欧洲和北美的栽培青稞品种(系)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2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7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4.35条条带。其中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为93.10%。共扩增出134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11个,平均每个引物对检测到6.7个。3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在0.437~0.931之间,平均为0.743±0.094。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较低,仅为0.257,遗传多样性在0.2509~0.8460之间,平均为0.59。本结果表明IT-ISJ标记能有效用于大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因此,大麦育种者在杂交育种中应广泛发现和挖掘优异青稞资源,扩大青稞种质的遗传基础,提高青稞育种效率。
推荐文章
IT-ISJ标记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
花生
IT-ISJ标记
分子标记
内含子长度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T-ISJ标记及其在大麦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大麦与谷类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大麦 青稞 IT-ISJ 遗传多样性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专家视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22.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春磊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6 29 3.0 5.0
2 齐国昌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6 29 3.0 5.0
3 罗小娇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7 56 4.0 7.0
4 刘新春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11 73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麦
青稞
IT-ISJ
遗传多样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麦与谷类科学
双月刊
1673-6486
32-1769/S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550
论文1v1指导